网站首页 > 人文经济> 文章内容

榆林经济发展导致生态压力巨大

※发布时间:2015-6-20 20:21:14   ※发布作者:小编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近年来,榆林市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我国能源化工的建设,形成了以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、岩盐采掘为基础,能源、化工为支柱的产业体系,成为国家“西煤东运”、“西气东输”的重要和国家重要的产能大市,社会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。然而,经济发展为生态和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的同时,也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  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题严重

  榆林市现有煤炭企业266家,年煤炭开采量达3.6亿多吨,但煤炭开发中极易引发地面塌陷、地下水含水层、地表水渗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。如榆林市因煤矿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为400多平方公里,现在仍在以每年3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,已造成塌陷面积90多平方公里,矿区直接占用和林地面积达130平方公里。

  由于榆林大部分的煤炭资源分布在风沙草滩区,这个区域也是榆林市地下水资源的富集区,区域地势平坦,水源丰富,宜林宜牧,是陕北的生态屏障。而含煤层主要分布在地下含水层之下,煤炭开采过程势必造成地下含水层的,区域性地表水渗漏,地下水位下降。如府谷、神木、榆阳等县区的煤炭开采区地下水位均已明显下降,数十处井泉下漏,淤坝干涸,导致人畜饮水困难。目前,神木县已有数十条河流地表径流断流,20多个泉眼干枯,窟野河两岸大小煤矿连片开发,造成全年三分之二时间断流变成季节河。

  交通建设割裂了生物通道

  榆林交通体系发展迅速,已先后建成神延铁、包神铁、神朔复线铁,太中银铁,形成“两横一纵”的铁格局。建成青银高速、包茂高速榆林段、榆神高速,201国道、307国道穿境而过。但交通体系的大规模建设会增加生态景观系统的破碎程度,阻隔了动物的通行通道。如榆神高速公穿越神木臭柏自然区,将区分割成几块,使区破碎化程度增加。

  水库建设引起自然连通性降低

  榆林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,至90年代有多达287座水库。虽然由于泥沙淤积和年久失修,许多水库已报废,但到目前剩余水库仍有100余座,其中大中型水库主要分布在芦河、无定河、榆溪河、秃尾河上,已形成红柳河、芦河、榆溪河三个库坝群。小型水库遍布于黄土丘陵沟壑区。水库的大规模修建造成河流径流量的锐减,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。如秃尾河在2003年和2008年分别修建了两座中型水库瑶镇水库、采兔沟水库。两座水库建成以后,虽拦截了设计流域的洪水和泥沙,但河道径流量明显减低,由建坝前的约6.5亿立方米,减少到约4.5亿立方米。同时下垫面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,由此可见水库的修建对河流径流量产生了严重影响。

相关阅读
  • 没有资料